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談談教育與思考

我認為我接觸到的人常常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

在我與人們聊天時,經常出現一些我認為不該妄下斷論的結論,使我錯愕不堪:你們為什麼能容忍自己擁有這樣粗糙的想法?

我思考了一段時間,為什麼我們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為什麼在我身處的環境中,大家都以躲避談論自己想法為生存之道?於是我想到一個可能的原因:教育

黃崑巖在【給大學新鮮人的信】- 官大未必有教養文中提到:「大學教你知識,但如果四年,你是塞滿片段的知識畢業,我可以跟你說:「知識的半衰期只有兩年半!」很快會還給老師,如你帶著學習方法論離開,一輩子受用。

雖然談的是大學,但我希望把格局拉得更開,我們的教育應該更多的時候教你怎麼思考,請注意,我所說的是教你如何思考,而不是教你思考的結果該是甚麼。

舉個例子來說吧,楊碩英老師提到:「為什麼我們的教育都在教那些被想出來的理論呢?顧客關係、供應鏈管理....難道我們學的還不夠多嗎?現在誰不是用這些理論呢?為什麼沒有人教我們要如何才能想出那些東西?」

由 於我不清楚這個概念是否有更前面的來源,且讓我認知這就是楊碩英老師所提的「上游知識」和「下游知識」,所謂「下游知識」 指的是被發展出的理論,諸如顧客關係管理、長尾、Web 2.0 ....等等理論都算是這樣的知識,它已經被具體的發展了,也是我們在課堂中會吸收到的素材。而「上游知識」指的是產生出這些理論的思考過程,相對於 「下游知識」而言就顯得抽象,卻也更重要,但是,且慢,我們有學過這樣的知識嗎

我 認為我們就是缺乏這樣的訓練,在正規教育體系中沒有教我們在面對問題時該抱有怎樣的態度、該怎麼發展縝密的思考、該怎麼有條理的將思考內容完整的表達出 來。我們太注重你聽我說的教育方式,未曾認真的鼓勵過受教者有系統的傳達自己的思考,在這樣的狀況下,人們自然而然沒有這樣子的能力,於是幸運的人藉由參 加比賽、社團經驗等等福至心靈的活動培養出一些些這樣的能力,但一路遵循正規教育體系的人們在這方面也許就會比較弱一些。

該怎麼樣才能改善這樣的情況?我不知道,且讓我落俗套的引用彼得.杜拉克做結,關於這些事情,我們甚至還沒抓到正確的問題 ( I don't even have the right question yet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