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還是從一般的劇情開始講起。基本上這部片的劇情環繞著宗教法庭鋪述,大致可以看出起承轉合的基本形式,電影的一開始就是數位修士在傳閱哥雅畫下被惡魔化的宗教法庭,羅倫佐修士因此決定加強宗教法庭的執法,掃蕩所謂的異教徒,此為起。
接下來就是宗教法庭開始恐怖的神權統治,大規模的搜捕異教徒入獄、審判,當然這種情勢下就會造成許多的冤獄,其中歌雅畫下的女孩就因此莫名的入獄而被刑求逼供,最後在獄中一待15年,雖然這段時間中父兄以強逼羅倫佐修士、慷慨捐獻等手段希望搭救,卻始終無法將女孩救出來,這是承。
再過了一段時間,法國大革命的浪潮席捲西班牙,隨著西班牙國王被拿破崙推翻,為了至少在表面上貫徹「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精神,宗教法庭理所當然的成為最直接的獻祭。諷刺的是,劇情安排讓被情勢所逼離開西班牙的羅倫佐成為代理執法人,於是他將宗教法庭的總裁判官打入魔鬼一類,判處死刑,這是轉。
最後的情勢再度逆轉,拿破崙失利,英軍進入西班牙,宗教法庭敗部復活,羅倫佐逃逸未果,被抓回宗教法庭接受審判,被他判過死刑的總裁判官當然以宗教法庭的意識型態宣佈羅倫佐是散佈革命魔鬼思想的代表,宣判死刑,最後羅倫佐遭死刑結束,這是最後的合。
先談談最後我看完整部電影後的感想,在思想這種東西上,互相給予尊重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思想很難去評斷到底孰是孰非,在多種思想亦或是兩種思想針鋒相對的時候,我們應該對「異己」採取甚麼樣的手段?我認為這是電影中導演要探討的議題之一,導演以宗教法庭對異己思想的多種思想衝突及法國大革命精神對宗教法庭的兩元思想對立呈現這些衝突,宗教法庭對異己採取將對方魔鬼化的方式,自居神的代理人加以迫害,而革命精神對宗教法庭的態度則是認為它是腐敗的代表而判處總裁判官死刑。
但在電影中這些思想除了這些陰暗之外也帶有光明,我們可以看見奉行「自由、平等、博愛」的羅倫佐為了堅持理想,不惜以死殉道;而宗教法庭也堅持著自己的方式,即使羅倫佐已經要上斷頭台的最後一刻,修士依然希望他以懺悔的方式免除死刑。
從電影中出現的光明面以及我們所能設想到的情況,這兩個在那個時期水火不容的思想,其源頭並不是不好好的,至少相當中性,實在沒有必要到兩方支持者互相殘害的地步。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在環境中大眾以寬容去處理這樣的認知落差,互相尊重而給予空間,是不是這思想間都能保持著足夠的空間展現其善的一面?對照回來現代這個所謂的「多元社會」,我認為我們的思想都需要有更高的開放性及包容性,不管是政治、性別、道德議題等等,如果能彼此給予寬容與尊重,許多對立可以用更理性的方式好好處理。
看完這部電影後更喚醒我注意對多元思想的尊重,在這個社會中,我們都需要被時時提醒尊重別人的重要,儘管是從小我們就被教導「尊重少數」的我們。